用人争议持续!伊万固执战术遭质疑,国足年轻化口号难掩阵容混乱
《东方体育日报》近期犀利指出,国足主帅伊万科维奇的用人策略陷入 “口号与现实的割裂”—— 尽管宣称 “力推年轻人”,但实际操作中战术固化、阵容轮换混乱,导致球队三条线稳定性全无。这一矛盾在 2025 年世预赛 18 强赛中集中爆发,暴露出伊万执教理念与现代足球发展趋势的脱节。
一、阵型固化与用人摇摆的双重困境
伊万坚持使用 442 菱形中场阵型,这种被现代足坛边缘化的战术体系,在国足实践中暴露出致命缺陷。以单后腰位置为例,王上源、黄政宇等球员本赛季联赛出场时间有限,却被频繁委以重任,与申花外援阿马杜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。更令人费解的是,李可在联赛中状态回暖后,伊万仍拒绝征召,错失补强中场的机会。这种 “唯我独尊” 的选人逻辑,被东体批评为 “固执到令人窒息”。
二、年轻球员的 “伪重用” 与老将依赖症
尽管伊万多次强调 “年轻化”,但实际操作中却陷入矛盾:一方面,18 岁的王钰栋、刘诚宇等新星被仓促推上锋线,却在关键战中仅获得零星出场时间;另一方面,36 岁的王大雷、34 岁的颜骏凌等老将仍占据主力位置,即便他们在俱乐部已沦为替补。更讽刺的是,王钰栋、谢文能等球员本就是 U20 亚洲杯的核心,其入选更多是实力使然,而非伊万主动 “力推”。这种 “摘桃式” 用人,被外界质疑为 “借新人掩盖执教失误”。

三、集训低效与伤病潮的恶性循环
伊万长达 10 天以上的密集集训并未带来预期效果,反而导致球员状态下滑。世预赛期间,多名国脚在集训后表现不及俱乐部水平,部分球员甚至因过度训练引发重伤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伊万在生死战中祭出 “双中锋” 等鲜有演练的战术,将希望寄托在 18 岁小将和归化新人身上,最终以换人乌龙收场,被舆论痛批为 “战术混乱的集中爆发”。
四、留任争议与未来隐忧
尽管带队成绩惨淡,但伊万仍可能继续执教东亚杯,这一决定引发广泛质疑。有观点认为,其合同期限或对标世界杯附加赛,导致足协缺乏换帅决心。若伊万留任,如何平衡 “年轻化” 与 “稳定性” 将成为关键 —— 毕竟,王钰栋等新星的潜力需要系统性培养,而非在无序轮换中消耗。
结语:
伊万的执教困境,本质上是中国足球人才断层与急功近利思维的缩影。当日本、韩国通过青训体系稳步更新换代时,国足仍在 “依赖老将” 与 “拔苗助长” 间摇摆。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储备与战术理念的双重问题,所谓 “年轻化” 终将沦为一句空谈。